
细胞名称  | |
细胞品牌  | 金少源生物  | 
种属来源  | 人  | 
组织来源  | 视网膜组织  | 
生长特性  | 贴壁生长  | 
细胞形态  | 内皮细胞样  | 
细胞简介  |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后通过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制备而来,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自视网膜组织;视网膜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称为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遮光、散热以及再生和修复等作用。组织学上视网膜分为10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视网膜内层为衬于血管膜内面的一层薄膜,有感光作用;后部鼻侧有一视神经乳头。视网膜上的感觉层是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第一神经元是视细胞层,专司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杆细胞。视杆细胞主要在离中心凹较远的视网膜上,而视锥细胞则在中心凹处多。第二层叫双节细胞,约有10到数百个视细胞通过双节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负责联络作用。第三层叫节细胞层,专管传导。视网膜是一层菲薄的但又非常复杂的结构,它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传递来自视网膜感受器冲动的神经纤维跨越视网膜表面,经由视神经到达出口。视网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匀的,在黄斑区,其分辨能力强。它是组成血管腔面单层扁平上皮样细胞,它所产生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压、抗血栓形成等有重要作用,在视网膜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病理生理学意义。由于从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获得的内皮细胞具有不同的特性,在脑和视网膜中,这些内皮细胞具有内屏障的功能,在调节血管生理状态,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外分离培养RCEC对研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视网膜血管的生成是由内皮细胞、外膜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各种正负调节因子产生平衡而成。大部分致盲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等都与血管生成有关。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的主要生理变化有视网膜炎症、视网膜动脉硬化以及视网膜出血。  | 
质量检测  | 第VIII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和CD31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法,纯度高于 90%,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 
细胞规格  | 5x10⁵cells/T25或1mL冻存管  | 
培养基  |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  | 
培养条件  | 气相:95%空气+5%二氧化碳;温度:37℃  | 
换液频率  | 每2-3天换液一次  | 
消化液  | 0.25%胰蛋白酶  | 
细胞货期  | 7-8周左右  | 
发货方式  | 复苏发货(免运输费用)/ 冻存发货(需加干冰运输费用)  | 
供应范围  | 仅限于科研实验使用,绝不可作为动物或人类疾病的治疗产品使用  | 
特别说明  | 具体操作步骤以随货产品说明书为主  |